我平时爱看闲书,爱写作,与书打交道自然就多。老师、战友、朋友、同事知我爱看书,常交换书看,赠给我书。书便成了媒人,因书而有了缘分。书搭起了“桥”,与外界沟通越来越广泛,与朋友的友谊越来越深厚。岁月经年,久积脑海的书中往事也不少,把它理一理,扯一扯,扯出来的缕缕感情往事还蛮有意思呢。
先从初中说起吧,临近初中毕业,马上准备复习、冲刺考高中了,同学们都在暗暗使劲。有一天下午的课后,原来教过我们的班主任乔绪光老师来到我们教室前,他手里拿着两本书,单独把我叫到一边说:“听说你们快要考高中了,我特意从师范赶回来,给你带来两本书,可能会对你有点用。根据你以前的学习成绩,考高中没什么问题。”乔老师在这之前一年还教过我们物理,让我当物理课代表,对我的学习情况比较了解。到我们初中最后一年,他就考上了平度师范。得知我们快要考高中了,他还挂记着他这个得意弟子,专程骑自行车行走20多里,给我送来急需的复习资料,我心中那个感激啊,就别提了,这是老师对学生的恩赐。
我当时接过书来一看,一本物理复习资料,我现在始终记得,另一本已不记得了。按我当时的学习成绩,虽说考高中问题不大,但谁也没有十分把握,都得好好复习,使出后劲。于是,我又结合这两本复习资料全面复习,心中更有了底气。中考时,我看到一道物理大题怎么这么熟悉?一想,跟乔老师赠我书中的例题几乎一模一样,这下我便放下心来,回想着例题,一步一步地很快就解出来了,腾出大量的时间做别的题。结果,我很顺利地考入了高中。乔老师来送书,使我吃下了一颗“定心丸”,中考才得以如此顺利。乔绪光老师不远二十多里专程给我送书的事,我永远也不会忘记。因为,他是在知识贫乏的年代送来的“精神食粮”,每每想起,我不胜感激。
到了高中,正赶上教育体制改革,恢复教育制度,抓教育蔚然成风。同学们正进入了“苦战能过关”的攻关时期,实施“题海”战术。当时,学校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,购买了少量省编数理化读本,规定在级部统考时取得班级前三名者每人一套。我当时鼓足了劲,取得了班级第二名。当班主任老师把数理化读本发到我手中时,我心情非常激动。因为这是对我学习的奖赏,来之不易,印象也就特别深。我现在清晰记得,这是一套大十六开白色封皮学习读本,数学单独一本,理化一本,编写内容很适合当时学习情况,比教科书好多了。于是,曾令许多同学羡慕。应该说,那套书帮了我学习大忙,虽说高考失利,但那套书却尽了它的应有之力。
青年从军,在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里与书打交道就更多了。1984年,我当时正准备考军校,可手头的复习资料极少,且都不系统,正在我万般无奈之际,祖父给我寄来一套复习资料,虽说也不太适合,可比我先前那些零零散散的复习资料强多了。祖父抗战时期的区委书记,也算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了,他一直很重视文化,经常读书看报,也很注意提携文化人。他不知怎么知道我要考军校,又没有复习资料,他就去想办法了。七十五岁的大老头子,到处打听着找高考复习资料,真是可敬可爱。找到后,他又通过邮局给我寄到部队,这不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年人所要干的事。收到复习资料的那一刻,我真感激涕零。后来,我却因年龄等原因被拒之军校大门之外,真有点愧对为我热心找复习资料的祖父啊!那次祖父寄书,直寄到了我的心里。
记得1986年,我从连部文书调到一班当班长。有一天,班里一名叫冷军的四川内江籍战士突然送给我三本书,我一下子懵了,为什么要送给我书?还一下子送三本?我深知当班长不能接收战士礼物,也了解他们每月津贴也就几块钱,所以我就不收这些书。冷军说:“我跟连队生活车到许昌去,想到你平时爱好写作,也就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,觉得这几本还可以。我也不是拉拢班长,就几本书而已,又正适合你看,也不是什么礼物。”经他这么一说,我也不好再推辞了,并说:“这书,我接收着,数钱如数给你。”冷军又说:“班长,你看不起我?我又不是图别的?”既然这样,我也只好收下了。摆开一看,一本《写作艺术论集》,一本《文学创作谈》,还有一本是初写作者的作品带讲评、赏析之类的,书名已忘记了。知我者,冷军也,他买的三本书都很适合我。工作、训练之余,我常常看这三本书,天长日久,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。后来,我总在想,一个刚入伍第二年的战士,每月津贴才几块钱,平时都得节省着花,人家凭什么特意拿出钱来给你买书?可已经买了书,你又不好不收。这里面的感情、道道就多了。因而每当想起战友冷军送给我的书,我非常感激,也因此无形中受到了某种激励,这种激励是什么呢?
1987年,我即将离开部队,一个借了我十元钱的陕西兵找到我,表示歉意,真不有钱还我,我知他家里条件不好,直接就说不要了。可他仍觉得不好意思,过意不去,就说:“你喜欢写作,我这里有本《散文集萃》给你吧。”我说:“不要,那叫干什么?”这名陕西兵似乎央求这说:“你就收下吧,反正我又不看。要不我就再向战友借钱给你。”我怕他再向战友去借钱,就答应了他这个要求,收下了这本书,收下书后,我又感到有点歉意,却又无奈。回地方后,我常常读这本书,确实是一本好散文,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。每当看到这本书,我就会想起这位战友,觉得不该收这本书,对战友表示深深的歉意!
书间的故事还有很多、很多,绕村去借书,到知青点借书,同学互换书。书在传递着真情和友谊。书间的故事让我想了许多、许多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