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所的位置: 主页 > 美文 > >正文

《爱莲说》听课报告

更新时间:2025-08-25 05:45:26

  《爱莲说》听课报告

  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,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。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?以下是收集整理的《爱莲说》听课报告,只作参考,各位一起来看看吧。

  《爱莲说》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,本文借花喻人,托物言志。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,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,描绘赞美莲,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、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,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、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。

  听了苏老师的《爱莲说》一课,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:“教师讲的再多,也是教师的;学生学的再少,也是学生的。”苏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贯彻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:培养学生创新阅览的习惯。

 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览过程中“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,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,从中获得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有益启示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,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;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,能说出自己的体验;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。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,苏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:

  第一,学生和教师的关系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,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,这是新课标、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,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:“阅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,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览实践。”因此,苏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览去品味。苏老师既把阅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。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览体验。

  苏老师把阅览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:

  第一阶段:师高声朗读,整体把握。

  第二阶段:放录音,学生跟读。

  第三阶段:生齐读,自渎后解决字、词、句。

  苏老师采用学生质疑这一手段,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、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。在阅览过程中,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览方法,解决学生阅览中遇到的困难,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、体验和理解,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,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,而是学生阅览的伙伴,是阅览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。在这一阶段,苏老师大胆的向课文录音中的“蔓”字的读音提出了不同的见解,这种敢于说“不”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