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所的位置: 主页 > 推荐 > >正文

美文佳篇:端午六题赏析

更新时间:2020-09-21 04:26:05

  
昨夜梦里就念想着今早要去菜市一观。端午菜市,丰盛胜于常日,很值一观。举伞前往,缘河而行,两岸草树,经雨露连日滋润,更显肥满,生气勃然,人见了心生欢喜。走完河岸,就到达湘雅村农贸市场。但我要去的不是这里。
农贸市场秩序整治,条条框框,一板一眼,没有菜市本应有的鲜活气息。我不喜欢!我市场外面的窄口滩桥菜市。这是一个“不正规”的菜市,是城管重点照顾的对象。每次看见城管组队驱赶,我都支持摊贩。
桥上一侧挤满了卖菜的和买菜的,叫卖声、议价声交织缠绵,盖过了桥下河流声。这种热闹场面,在旁边的农贸市场是看不见的。今天端午,菜类更丰,人更多了,更热闹了。
有一小摊,什么都卖,艾草、菖蒲、粽子、香囊、栀子、杏子、地星宿,还有一种草,茎长如筷叶近三角,我不知名……总之,东西之多,让人赞叹;东西既多,占地面积自然最广,前后左右的摊贩,都揶揄她,她一肚子的气,竟泄向顾客,立时吵起来了。
“认不到啊?不买就不要问。”“东儿P,憨母狗,老子看你起早哦。吼老子,老子摊摊都给你抽哦。”
……
见势不妙,本欲请教她那些草都叫什么的我,急急地走了。不过她卖的几样东西,我想说说。

粽子
端午前一月,粽子就上市了。零星几家,四处散落,不成气候。却在告诉你,端午节就快到了。
这不,5月上旬,我就吃到粽子了。是银行赠送的荞粽。味道是不错的。荞粽色灰,属于灰粽,是黔东南地区惯做的。灰粽自有一种碱味,略能解油腻,许就是肉粽多是灰粽的原因吧。总之味道也是可以的。但我还是最喜白粽,内中不加一物的白粽。因为,白粽最能保持粽叶之清香。蘸白糖或蜂蜜,清甜素雅,像明净澄澈的端午雨水。
昨天,公司福利:蔡澜荔枝粽。没错,就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。华语文学界梁实秋、汪曾祺之后,又一个写美食写得美不胜收的大才子。
当时看到这盒粽子,我就琢磨,这个粽子,大概就是纯然的荔枝味吧,这就无甚新奇了,可能还很腻。不想,今早吃了……很OK!!!精妙之处在于,荔枝香很浓,闻起来吃起来都很浓,但丝毫不甜腻,只是淡甜,混着轻咸,一口下去,糯米在齿舌之间,散开又粘结,粘结又散开,散粘自如,油润细滑;再一口下去,牙齿被阻碍了一下,是一坨猪肉。细嚼之下,猪肉也有荔枝味!上网看了看制作工艺,很讲究,猪肉、糯米,都要用荔枝酒浸泡一夜,难怪有一股淡得舒服的酒味儿。
蔡澜很爱吃粽子,说在香港天天都可以吃到粽子是非常幸福的。难怪他做粽子。毕竟是老人了,历经世事,阅尽沧桑,才识又高人数等,深知一切简单最好:粽子包装盒的视觉风格,柠檬黄配牛奶白,图案简简单单,很清爽很悦目,像他的文风。
粽子,非常好吃;包装,非常耐看!

艾草
端午,家家户户门挂艾草,以清气驱邪保安平。我家亦不例外。艾草浓香特异,这香气,稠重、浓烈,像热糖浆,黏住了分分秒秒奔流不息的时光,温热了纷纷纭纭滚涌不歇的红尘。
艾草,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命力强,野蛮生长;又有多名,其中两个,一雅一俗:冰台、蓬蒿。冰台,冰雪楼台,有仙气:“华堂冰雪映神仙。”蓬蒿,听着就很没有格调,但经李白高声吟唱: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,便生出几分“玉在椟中求善价,钗于奁内待时飞”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“金鳞岂是池中物,一遇风云便化龙”的英豪锐气。
而叫艾时,最是深情缱绻,《诗经采葛》云:“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。”男子对女子的相思之情,跃然纸上。据诗经译注说,这位女子采艾是为治病。大家都知,诗经皆周诗,收录的诗篇写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。
《采葛》在“王风”目下,王风是十五国风之一。十五国风,即是十五个国家的乐调。王,乃王畿之意,即周室都城,进一步指整个周室。不过此时的王都是成周洛邑。平王东迁至此,周室一蹶不振,难驭诸侯,与列国无二,故称“王风”。此时正值春秋发端之际,《采葛》即产生于这一时期,由此推断,艾草入药最晚就在这个时期。
也是在这个时期,或是在战国初年,医家所著的《五十二病方》第一次载录了艾草的药用方法。随后的《黄帝内经》《神农本次经》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《本草纲目》等药典,对于艾草之药用有了更多的记载。
总而言之,医家公认,艾草,药性温热,可驱寒通络、止痛止血。内服外用,皆无不可。李时珍狂赞:“服之则走三阴,而逐一切寒湿,转肃杀之气为融和;灸之则透诸经,而治百种病邪,起沉疴之人为康泰,其功亦大矣。”艾灸,现在最常见的用艾草治病养生的方法,好多美容院养生馆都有。其起源,就在春秋时期。
据说不同地区、不同环境生长的艾草,品种有异、效力有别。总的来说,北方的艾比南方的艾好。《采葛》即属王风,王即王都洛邑,是北地。那当中的艾就是北艾;陈年老艾比新鲜的好。据孟子说:“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即是说,三年陈艾,可愈七年之病。
我亦曾受艾草福惠。这就要从一桩母亲告诉我的往事说起了。幼时,我常在午夜突然发病、哭喊。母亲火速换上衣服,背着我,一路跑,越过家后面的铁路,赶去四医。好在经医生简单诊治,我安然睡去了。母亲又背着我,越过铁路赶回家。
可有一次,情况不大一样。仍是在夜里突然发病,吐且泄,母亲又背着我小跑着越过铁路赶去医院。医生诊治以后,我安然入睡了。母亲又背着我,越过铁路赶回家。次日白天,一切安好。而夜里,又发病了……连续三天,母亲慌了,求助外婆。
外婆来到家里,询问了情况,就用陈年艾叶熬水,给我喝了两小勺。当夜即消停无事;次夜,无事……连续看三天医生都没治好的病症,竟然就被两勺艾草汤解决了。
这就是典型的对症下药,药到病除。当时,我又泄又吐,必是凉风吹腹,寒邪入体所致。艾草药性温热,治小腹冷痛。服饮艾草汤以温散寒、止泻止痛,正好对症,故而痊愈。
其实,更温热的,是母亲和外婆的爱我之情。

香囊
端午节物之一,和粽子一同上市。
几年前,做地产文案时,所服务的甲方,做端午活动——DIY香囊。甲方为参与者提供的原料有艾草、菖蒲、紫苏,这与《东京梦华录》端午所云:“紫苏、菖蒲、木瓜,并皆茸切,以香药相和,用梅红匣子盛裹。”差不多了。

杏子
端午时节佳果。老人常说:“端午吃个杏,一年到头不生病。”噢,我他妈的忘吃了!马上吃!
杏子话梅,酸、甜、糯,更好吃!

地星宿
地星宿,茎干细长,叶近心形,比一毛硬币略小,表面滑亮如蜡,边有钝圆锯齿。
春风一吹,春雨一洒,地星宿就从土里冒出来了,密密麻麻一根根贴地而生,挤挤挨挨地连成一片,铺展开来,远望如毯,故有铺地锦之称;乃中华天胡荽属植物,名称繁多。铺地锦之外,又叫破铜钱,天星草等。叫地星宿,难道是因为形状如星星?
一到端午,地星宿更是疯狂生长,到处都是的;菜农大量采摘,拿到菜市售卖,这会给人一个错觉,地星宿似乎是端午节才有的。其实不是的。但是,端午时节的地星宿,茎更粗叶更大锯齿更深,不免让人怀疑,这还是地星宿嘛?
和卖菜大婶吵架的大婶,就因为问了一句:“这个地星宿,怎么有点不对啊?是不是地星宿哦?”正好卖菜大婶一肚子火!
地星宿,是清热凉血的好药,更是鲜美无比的野蔬。独山就有一道特色美食,地星宿肉饼火锅,没吃过,感觉很好吃。
我第一次吃地星宿,是在初中,那时我已近视。老妈知此草配鸡肝蒸汤,饮之明目,就经常做给我吃。一开始我是呜兮呐喊表示拒绝的,实在受不了内脏那股腥臭味儿。但在老妈的威逼下,终于还是抱着必死的决心,捏着鼻子喝了一口……哟,怎么会这样?其醇香清鲜,美不可言!简直是始料未及!不仅喝了汤,吃了肝,还吃了两口地星宿,但地星宿的口感,一点不如它的味道美妙,比较粗老。
春夏两季,地星宿成为我家餐桌上的常菜。老妈做白菜肉丸汤,常放两把地星宿,香得很!几年前在青岩古镇一家餐馆里吃饭,菜单上的地星宿肉丸汤,一小钵80元。现在或许更贵了。
才三月份的时候,老妈就从院中摘了不少地星宿剁碎和入肉中包饺子。味道鲜美,就是口感有点老。主要是取其鲜美。

栀子花
栀子花,在端午前一个多月,就与粽子手牵手一同亮相。
今年4月末5月初,凉雨连日,气温偏冷,体弱的人重又穿上了冬衣;娇滴滴的栀子花,也躲在闺房不肯见人。直到上周,我才看见菜市有栀子花卖了,买了三把。据卖花人说,天冷延了花事,以往这个时候,花已阑珊,今年,才上市呢。
买几株回家,需是半遮娇容的。插在瓶中,置于案头,几天之内,娇容尽露,冷香幽浮。栀子花香怡人,色亦悦目。娇容半遮时,花瓣青绿微微泛黄;花开时,质若雪玉,近蒂处,又有绿晕,这最好看了,盯着看。
朱淑真诗云:“玉质自然无暑意,更宜移就月中看。”多么富有意境的画面,栀子冷香在清冷的月光中漂浮,有香味的月光。大概栀子花就是这样一个清冷美人。
但是也有文人不喜欢栀子花的浓香,认为太俗了。汪曾祺为栀子花出了一口气,大骂:“去你妈的,我就是要这样香,香得痛痛快快,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!”我很喜欢栀子香。Gucci出了一款栀子花香水,情人节礼物?
我书架上,插满了一瓶栀子花,花事不盛,香气已浓。同事说,在水里加一点洗洁精,花期会更长的。但终究会凋落的。
……
此刻,雨势盛大,但端午,已过了。期待来年的端午。